学术观点| 王振华:汉语句子中过程动词和参与者的英语翻译:SFL及物性系统视角
点击“蓝色”关注
春暖花开
汉语句子中过程动词和参与者的英语翻译:SFL及物性系统视角
王振华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马丁适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摘 要:汉语结构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会导致英语译文中出现动作的执行者和过程动词不匹配等现象,让人无法确定动作的 真正执行者或者性状的真正承载者,影响人们对事件或事态的正确判断,因此有必要研究汉语句子中过程和参与者的英语 翻译。本文在介绍汉语特点和功能语法中及物性系统的基础上,分析和讨论汉英句子的翻译,认为及物分析有助于指导汉 英相同结构的翻译,作格分析有助于指导汉英不同结构的翻译。
关键词:概念意义;过程类型;及物分析;作格分析
文献来源:王振华.汉语句子中过程动词和参与者的英语翻译:SFL及物性系统视角[J].外语研究,2018,35(4):59-65+112.
作者简介:王振华,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系统功能语言学和法律语言学。研究兴趣主要有评价系统、语类和语域、语篇语义学、司法话语、教育语言、功能与翻译。主持国家哲社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3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项目1项,教育部重大项目子项目1项,其他项目18项,参与5项。出版著作和教材19部,包括《马丁文集》8卷。在Semiotica (A&HCI、SSCI)和《外语教学与研究》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王振华教授
语言学通讯推荐书目
0. 引言
翻译是一种离不开语言学指导的语言活动。对 翻译的研究,有讲翻译策略的,有论翻译技巧的,有提 供翻译方法和视角的,有研究机助翻译和语料库辅 助翻译的,也有研究基于大数据的翻译的,不一而足 (参见李德风 2006;郑之敏 2014)。无论如何研究翻译, 都是研究语言之间意义的转换以及转换意义的人。根 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观点,语言的意义来自运用中的 语言(language in use)和语言的使用者(language user) (Halliday 1964)。如此看来,系统功能语言学对翻译实 践和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我们知道,翻译活动必须涉及至少两种语言,一 般情况下,一种是自己的母语,一种是外语。译者对 母语的掌控和实践能力远远超过对外语的掌控和实 践能力。最近网上和微信里流行的一段英语诗歌的 汉语翻译足以说明这个问题。英文原文是:
You say that you love rain,
but you open your umbrella when it rains...
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sun,
but you find a shadow spot when the sun shines...
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wind,
but you close your windows when wind blows...
This is why I am afraid;
You say that you love me too...
这一段英文汉语竟然译出 7 个版本:普通版,文 艺版,诗经版,离骚版,五言诗版,七言绝句版和七律 版见 https://www.douban.com/note/528982030/)。我们 暂且不论译者是否为同一人,也不去考究翻译的目的是什么,仅看 7 个版本和每个版本的体裁和语言就 足见汉语语言的多样性和灵活程度是多么大。同时, 也能看出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面的异同。英文原文文体和用语朴实无华,共有 16 个主谓结构小句,并 且该出现连接词的地方出现了连接词,该出现什么 样的连接词就出现什么样的连接词。汉语译文的普 通版与原文接近,基本上是句对句的翻译,某种程度 上保留了原文的风格。即便如此,汉语版本在对英文 最后两行的处理上还是有不同:原文是两行,汉语是 一行;原文有 2 个小句复合体 4 个小句,译文原文中 有 1 个小句复合体 2 个小句。但是,汉语的七言绝句 版与英文原文的差别就大了。为了比较方便,摘引七 言绝句版如下:
微茫烟雨伞轻移,喜日偏来树底栖。
一任风吹窗紧掩,付君心事总犹疑。
很显然,在这个版本的汉译里,诗情画意呈现得 酣畅淋漓。但是,它在语言结构上与原文相去甚远: 此版本只有 4 句,并且动作或性状都找不到归属,原 文中的 you 不见了踪迹。假如这是法律文本,这种译文的麻烦就大了,因为找不到谁为动作或者事件的 性质负责。假如我们把这个汉语版本回译为英语,我 们可能会遇到结构安排和意义表达上意想不到的困难。因此,我们认为,汉语译为英文时,必须突出英语 在句法结构上“动词中心”和“主谓一致”的原则。
1. 小句和及物性系统
讨论小句过程的翻译,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小 句,什么是小句过程,小句过程类型有哪些,不同的过 程类型都有什么特征,什么语言学理论可以用来更有效地分析这些特征等问题。
南宋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夫 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 “句”是语篇中的一个主要构成成分,“包括小句和复 句”(邢福义 2009:7)。“句子是前后都有停顿并且带 着一定的句调表示相对完整的意义的语言形式”(朱 德熙 2000:21)。根据完整性,“句”可分为整句和零句 (赵元任 2001:41-42);根据结构特点,“句”可分为主 谓句和非主谓句;根据功能,“句”可分为陈述句、疑问 句、祈使句、称呼句和感叹句(朱德熙 2000:21-24)。根 据系统功能语法 (参见 Halliday 1994; Halliday & Matthiessen 2004),“句”指小句,英语用 clause 表示, 是词汇-语法层上最高级阶(rank)。英语的小句分为 整句(major clause)和零句(minor clause)。所谓整句 是指有谓语动词的主谓句,分限定性主谓句和非限定 性主谓句。所谓零句,是指那些没有主位结构的句子。 本文讨论的小句为整句。整句类似汉语语法学家指 的单句。平常所说的复句,本文称小句复合体(clause complex)。小句复合体中的整句(限定性的和非限定性 的)本文称小句,和其他小句一并讨论。
无论限定性小句还是非限定性小句,基本上都 反映人类社会的三个方面:(1)人类的知识和经验;(2)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3)语言组织信息和协调关系的 能力。根据系统功能语法(简称“功能语法”),一个小 句可以用来体现人类的经验及其逻辑,可以用来交 换信息、交换货物与服务,可以安排信息的出场循序 和新旧信息结构。小句的这些功能总结为三大元功 能:(1)概念元功能;(2)人际元功能;(3)谋篇元功能。 概念元功能用来识解人类的经验,如现实中发生的 事情,事物的性状,人们的举止言谈、喜怒哀乐等。人 际元功能用来识解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建构的关 系。谋篇元功能用来识解人类使用语言传递信息和 表达感情时所具有的修辞效果。本文为了与标题保持 一致,只讨论小句的概念元功能。
概念元功能是从英语 ideational metafunction 翻 译而来。Ideational 是 ideate 的派生词,指概念或构 思。 在韩礼德(M. A. K. Halliday)功能语法里,概念 (ideational)包括经验(experiential)和逻辑(logical), 是分析小句承载的人类经验的主要语法手段。在识解 经验方面,功能语法把小句看作是体现事件或活动的 构型(figure)。这些构型可以通过及物性系统(transitivity) 加以分析。及物性系统有 6 种过程类型,它们是物质 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 在过程。每种过程都是由其参与者完成的,每种过程 的发生或存在都可能与一定的环境发生关系。
物质过程(Material Process)是“做-和-发生”的 过程,用于识解人类的物质世界经验。物质过程在 6 个过程中涉及参与者最多。这些参与者主要包括行动 者(Actor)、目标(Goal)、范围(Scope)、接受者(Recipient)、 委托者(Client)、属性(Attribute)等。自然界万物有发 生、成长、死亡的循环过程。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有 发现、发明、生产和创造等活动。所有这些都可以通 过功能语法中的物质过程来解释。万物的发生、成长 和死亡是不及物的;人类的发现、发明、生产和创造是 及物的。 及物的和不及物的过程又分为创造性的 (creative)和转化性(transformative)的。创造性的过程 指不及物性小句中的行动者或及物性小句中的目标 因过程动词的作用而成为实在, 如不及物性小句 “Limestone can form in many ways”,及物性小句“His father built a house for him”。转化性小句指不及物性 小句中已经存在的动作者或及物性小句中已经存在 的目标的某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如不及物性小句 “The book sells well”,及物性小句“She painted the house red”。(参见 Halliday & Matthiessen 2004: 5.2.3)
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是“感知”的过程,用来 识解人们心智(consciousness)世界的经验,包括感知、 认知、欲望、情感四小类过程,涉及两个参与者:感知 者(Senser)和现象(Phenomenon)。如 I saw the car; I knew the car; I want the car; I like the car。
关系过程(Relational Process)是“联系”(being)或 “拥有”(having)的过程。关系过程分为三种类型和两 种模式。三种类型指内包、所有和环境。两种模式指 归属(ascriptive)和识别(identifying)。归属过程小句的 参与者是载体(Carrier)和属性(Attribute)。 如 She is happy 是内包式归属模式的关系过程小句,she 是载 体,happy 是属性, 也就是说 happy 的性质归属于 she。She is in the dining room 是环境式归属模式的关 系过程小句,she 是载体,in the dining room 是属性, 也就是说 in the dining room 这个处所属性归属于 she。She has a piano 是所有式归属模式的关系过程小 句,即 a piano 归 she 所有。识别过程小句的参与者有 标记(Token)和价值(Value),如 Tom is the tall one,如 果这个句子用来回答谁是 Tom,那么 Tom 是标记,the tall one 是价值。
行为过程(Behavioral Process)指生理和心理行 为,如呼吸、咳嗽、微笑、做梦、打鼾、凝视等。行为过程 的参与者通常只有一个,即行为者(Behaver),如 She’s laughing;但是,当感知(sensing)是一种行为时,参与者 有两个,如 He watches TV everyday,TV 是范围(Scope)。 言语过程(Verbal Process),顾名思义,是言说的过程,涉及的参与者有言说者(Sayer)、言语内容(Verbiage)、 受话者(Receiver)、言说对象(Target)。 如 My watch says it is half past nine(言说者-过程-言语内容);Did you repeat that to your parents? (言说者-过程-言语内 容-受话者);Her parents praised her….(言说者-过 程-言说对象)。 存在过程(Existential Process)表示 “物”的存在,参与者只有一个,即存在物(Existent),如 There are many books in his study,其中 many books in his study 是存在物。
从上文的介绍不难看出,功能语法从及物性的 角度将小句分为 6 种过程类型,其目的是想说明小句 与小句之间是有区别的———过程类型不同,参与者 的命名不同。另外,功能语法在处理小句时除了使用 及物分析,还使用作格(ergative)分析的方法。作格分 析和及物分析构成及物性系统的两个分析维度,形 成及物性系统(Transitivity System)。
根据韩礼德功能语法思想(Halliday 1994:161-175; Halliday & Matthiessen 2004: 280 -305; Halliday & Matthiessen 2014:332-358),作格分析关注的是小句之 间的共性。 作格分析根据过程动词的施动属性 (agency)把小句分为两种,一种是没有施事的中动句 (middle clause), 另外一种是带有施事的施动句 (effective clause)。两种小句的共性是二者都有表达 小句核心意义的结构———“过程+介质”(Process + Medium)。介质是小句不可或缺的参与者,是小句成 立的先决条件,没有它就没有过程。 中动句的过程的形 成是内部因素导致的,是自生的(self-engendering), 如在 The door opened 中,the door 是介质,“门开”是 个自发的过程。施动句的过程的形成是外部因素导 致的(Agent [Process + Medium]),这个外部因素指的 小句中的施事(Agent),如在 Tom opened the door 中, Tom 是施事,the door 是介质,“门开”是施事导致的。需 要说明一点,作格分析的术语与及物分析的术语不 同,作格分析除了使用过程、范围外,还有介质、施事 和受益者(Beneficiary)。作格分析里的受益者用来统 指及物分析里不同小句中的领受者、受益者、受话者。
韩礼德(ibid.)把作格分析和及物分析看作是一 种互补关系。 及物分析强调过程的个性,作格分析 强调过程的共性。 也就是说,及物分析把小句看作 由不同参与者完成的不同的过程类型;作格分析认 为每个小句都有“过程+介质”这一结构,介质是小 句过程实现的必备成分。韩礼德认为每种过程类型 的小句中都有介质,但是过程类型不同,介质的参 与者也不同。作格分析的介质与及物分析的参与者匹 配如下:
物质过程:介质=行动者(中动句);介质=目标 (施动句)
行为过程:介质=行为者
心理过程:介质=感知者
言语过程:介质=言者(中动句);介质=言语对象 (Target)(施动句)
关系过程:归属过程:介质=载体;识别过程:介 质=标记
存在过程:介质=存在物
整体而言,一个小句的中心是过程动词,使动词 成为中心的核心成分是介质。小句过程的发生或存在 与时间、地点、因果、条件、方式等有联系。小句中出现 的时间、地点、因果、条件、方式等是提升过程动词意 义的外围成分,语法术语称之为“环境”(circumstance)。 马丁和罗斯(Martin & Rose 2007: 90-96)研究语篇语 义时在韩礼德功能语法思想的基础上,勾列出了小 句中的核心关系。 他们认为小句中的过程和内部范围 (inner Range,即关系过程中不作介质的参与者)是小 句的中心(centre),介质和外部范围(outer Range,即 非关系过程中不作介质的参与者)是小句中心的核心 (nucleus),施事、受益者和内部环境(inner Circumstance, 即过程涉及的参与者,是过程的一部分,如 I worried about his safety)是对中心的旁注(margin),外部环境 是中心的外围(periphery)。见下图:
2. 及物性系统和过程翻译
在讨论过程翻译之前,有必要讨论如何将及物 性系统运用到对小句的分析和理解上,毕竟翻译活 动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发生的语言事件。本文要 讨论的翻译是汉英翻译,所以我们用及物性系统中 及物分析和作格分析来分析汉语小句。首先,让我了 解一下,与英语相比汉语有哪些特点。
2.1 汉语的特点
了解英汉小句的异同,对翻译大有裨益。英汉小 句,同者少,异者多。二者的相同主要体现在小句的 过程类型上。这里主要讨论二者的相异。
英汉小句相异可从汉语小句的特点说起。“汉语 的‘话’如行云流水,句与句之间似断若连,它不重形 式,而着重内在的意念贯串相承,不注重一个个孤立
的句子,而往往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议论叙述。”(龚千 炎 1988)汉语不重形式,注重意念和话题,这些是我 们日常生活中能感觉到的。至于学理上的解释,我们 还是要看具体的语言特点。
汉语界学者对汉语语法的特点论述颇丰(如龚千炎 1988;钱乃荣 1989;陆俭明 1993,2017;徐通锵 1999;戴庆厦 2014 等),本文简单归纳如下:
(1)汉语缺乏屈折变化。因为汉语没有屈折变化, 所以使用起来非常灵活,于是有了如“天空布满了乌 云,乌云布满了天空”“一天写五十个字,五十个字写 一天”这样的可逆句。也因为没有屈折变化,语境语 义对语法有了很强的约束力,如“中国两大强项运动: 足球谁【宾语】都赢不了!乒乓谁【主语】都赢不 了!!!”。还是因为没有屈折变化,词类的区别主要靠 意义、语序、虚词和句法功能来判断。英语小句的句法 则不同,原则上是动词是中心,主谓要一致,在时、 体、态、式方面有词形变化;另外,一般情况下,主语 宾语(补语)位置不可逆(识别型关系过程小句中主 语和补语位置在意义不变的情况下可以互换。(参见 Halliday & Matthiessen 2004:210-248)。
(2)汉语词类跟句法成分没有单一的一一对应的 关系。这一特点决定了汉语句子即使是主谓句,也不 一定是“NP+VP”的句子,如“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 的法律地位 尴 一律平等”(《民法总则第一章第四 条》)中没有动词。[注:尴 表示“没有动词出现”] 英语 句子中词类和句法成分是对应的,如 The lion chased the tourists in the forest,这个句子中 The lion 是 NP(名 词短语),chased the tourists in the forest 是 VP(动词 短语)。即便在语义上含有动性,英语的表达在语法上 也要求词类和句法成分一致,如 The migration of millions of peasant families has radically changed Peruvian culture 这个句子中,The migration of millions of peasant families 指 Millions of peasant families have migrated into Peru, 但在句中以 NP 的形式出现在主语的位置上。具有动 性的小句经过级转移(rank shift)成了名词词组。当这 个名词词组再入句时,它出现在名词的位置,因为, 这时的名词词组在语法上的意义是“物”,不再是小句 层面上的动作。(参见 Halliday & Matthiessen 2004: 210- 248; Martin et al. 2010: 116-117;王振华,石春煦 2016)
(3)主谓结构和其他类型的句法结构地位上完全 一样,处于单说地位时是句子,处于被包含状态时是 词组。如“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 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民法总则第一章第五条》),该句中“民事主体从事 民事活动”单说时是小句。英语中主谓结构和非主谓
结构在句法结构上有区别,如上文 2)中提到的句子 The migration of millions of peasant families has radically changed Peruvian culture 是主谓结构句,the migration of millions of peasant families has radically 和 Peruvian culture 是名词词组。英语中句子、词组和 短语的构造不同。
(4)主谓句其主语和谓语两部分一般可理解为话 题与陈述的关系。汉语注重话题,不大强调主语谓语 之间的制约作用,这一特点决定了汉语的句子不一 定是“施事———动作”或“受事———动作”的句子。因 为注重话题,汉语的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可以十 分松散。正如陆俭明(1993)所说,“作为话题,与句子 的其他成分除了有语义上的联系之外,没有语法上 的制约关系,所以话题可以随意地与句子的其余成 分离开”“在一个主题连锁里,, 作为话题的主语或前 或后可以省略,作为陈述的谓语也可以省略;作为话 题的主语和作为陈述的谓语可以移位,以突出陈述 ……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可以很松散”。英语句子 的主谓之间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这一点可以从英语 小句的及物性系统看出,谓语是不能出现在主语的 位置的,如汉语可以说“扫地两个人,擦窗户一个人”, 英 语必须说:Two people sweep the floor. One person cleans the window。
2.2 及物分析与翻译
功能语法的及物分析视一个有主谓成分的句子 为小句。一个小句是一个过程,过程由过程动词、参 与者和环境构成,参与者在一定的环境中完成整个 过程。过程动词是中心,参与者是实现中心的核心成 分,环境在时空、因果、条件、方式等方面提升过程动 词的意义。及物分析把小句分为 6 种过程类型:物质 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言语过程、行为过程、存在 过程。汉语中也有这 6 种过程类型的小句。把握每个 过程类型小句的结构模式,把汉语翻译为英语时相 对容易。举例如下 ① :
[1]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 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例[1]这个物质过程有两个参与者,一个是动作 者,语言资源是“民法”;另一个是目标,语言资源是 “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 关系和财产关系”。“调整”这个动作由动作者发出,作 用于目标之上。小句结构式是“Actor Process Goal”。 英语小句也有同样的结构,翻译为英语时,结构成分 的位置不变即可。另外,因例子来源于立法文本,立 法语言所指的动作一般具有“经常性”“固定性”“类指 性”等特征,上文提到,汉语没有屈折变化,但是翻译 为英语时,要考虑动词的时、体、态、式的形态变化。 原文小句是一般现在时、非进行体、非完成体、主动 态、非虚拟式,因此,译文中动词要出现一般现在时的 词形变化。译文如下: The Civil Law adjusts both the 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the property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al persons, legal persons, and non -incorporated organisations, as subjects with equal status.
[2] ……受益人应当给予[受害人]适当补偿。 例[2]这个物质过程中有 2 个参与者,分别是动 作者“受益人”和目标“适当补偿”。不过这里很显然 省去了补偿的接受者。 小句的结构式就是“Actor Process [Recipient] Goal”。英语中表达给予意义的小 句结构有两种,一种是接受者紧跟过程动词;一种是 置于目标之后,但是需要在其前面加上介词 to。于是, 英语的译文就有了如下两种情形:
A) The beneficiary shall give the victim an appropriate sum of compensation if the victim requests compensation.
B) The beneficiary shall give an appropriate sum of compensation to the victim if the victim requests compensation.
[3] 义务人同意[为权利人]履行义务。 例[3]这个物质过程中有 2 个参与者,分别是动 作者“义务人”和目标“义务”。该例中很显然省去了 接受义务的一方,即委托者。这样,小句的结构式就 是“Actor Process [Client] Goal”。翻译的时候要补上委 托者,即“权利人”。另外,翻译时,委托者可以放置在 过程动词之后,也可以放置在目标之后。但放置在目 标之后,根据英语的习惯要在委托者之前用介词 for:
A) The obligor agrees to fulfil his/her obligations for the right holder.
B) The obligor agrees to fulfil the right holder his/ her obligations.
[4]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 例[4]中有两个物质过程小句。从语篇语义的角 度理解,这是一个小句复合体(clause complex),前句 和后句的逻辑语义关系是提升关系(enhancing),即 前句作为从属句在时间上提升了后句的过程动词的 意义。前句的参与者有两个:“民事主体”和“民事活 动”。后句的参与者也是两个,只不过第一个承前省 略了。这两个小句的结构式是“Actor Process Scope”。 之所以认为第二个参与者是范围,是因为“从事”和 “遵循”这种动作没有影响(impact)“民事活动”和“公 平原则”,“民事活动”和“公平原则”只是给“从事”和 “遵循”提供了空间(Martin et al. 2010: 116-117)。翻 译时,要选择那些能与范围搭配的动词: When civil subjects undertake civil activities, they shall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fairness.
[5] 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最大程度地尊重被 监护人的真实意愿。 例[5]是心理过程,“……监护人”是感知者,“…… 真实意愿”是现象。句式是“Senser Process Phenomenon”。 译文中的参与者与原文中的对齐即可: The guardian of an adult ... shall maximumly respect the true will of the person under guardianship.
[6]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例[6]是识别型关系过程,即“什么是法人?”小句 结构式是“Identified ? Process ? Identifier”。“法人”的 身份由“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 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来识别。译 文中的参与者与原文中的对齐即可: Legal persons are organisations who have the capacity for civil rights and capacity for civil conduct, and can independently enjoy civil rights and bear civil liability according to the law.
[7]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依法取得农村土 地承包经营权,从事家庭承包经营的,为农村承包经 营户。 功能语法认为,英语中识别型关系过程中的两 个参与者的位置可以互换,意义不变。这种现象类似 于上文提到的汉语的可逆句。从及物分析的角度看, 例[7]的结构式是“Identifier Process Identified”。译文 如下: Members of the rural collective economic organisations who have obtained the right of rural land contract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the law and engage in household contract management, are rural contract management households.
[8] 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 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
例[8]是由 2 个小句组成的小句复合体,二者均是 归属型关系小句,即“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权利”归 属“自然人”所有。 翻译时根据“Carrier Process Attribute”构式操作: A natural person, from his/her birth to his/her death, has the capacity for civil rights, and enjoys civil righ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9] 经查,毕 XX 到案后于 2014 年 11 月 11 日供
述朋友“皮匠”等人与其一起吸过毒。(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刑事裁定书(2015)沪高刑终字第 114 号)
例[9]中过程动词是“供述”,其意思是受审者陈 述犯罪事实,因此,例[9]是言语过程小句,结构式是 “Sayer Process Verbiage”,言者是“毕 XX”,言语内容 是“朋友‘皮匠’等人与其一起吸过毒”。言语过程的 一个特点是,过程动词有投射言语内容的功能,这个 言语内容可以是词组也可以是小句,本例投射的是 一个物质过程小句。译文如下:
The investigation indicates that Bi XX confessed on November 11, 2014 after he was captured that he together with his friend“Pijiang”and others took drugs.
例[1]到例[9]从及物分析的角度考察汉语小句中 过程类型及其参与者,以及如何翻译成英语。这些例 子中的小句过程类型英汉两种语言都有,所以翻译 起来相对容易。接下来,我们讨论从作格分析的角度 看汉英翻译。
2.3 作格分析与翻译
汉语是分析性语言,很多情况下有些成分根据 语境可以省去。汉语没有屈折变化,导致句子成分在 句中的位置灵活。汉语是以话题为主,导致任何成分 都可以置于句首。汉语的这些特点往往给翻译带来 不小的麻烦。作格分析是应对麻烦的一个途径。从作 格分析的角度看,一个小句无论是施动句还是中动 句都必须保留介质,因为介质是完成小句过程的核 心,是必备成分,不可省略。在第一节中我们介绍了 作格分析,并且总结了不同过程小句中哪些参与者 可以与介质重合。现在,我们借助对实例的分析体会 作格分析对翻译的作用。下面的例子来自 2016 年上 海市杨浦区交通警察道路交通执法案例中的片段。
[10] 闯红灯案例(2016 年 3 月 24 日。P:警察;M: 闯红灯的男司机。划线部分为讨论的语料)
P:你好,我是杨浦交警执法。刚才什么灯?
M: 黄灯。
P: 黄灯?你当警察是假的!我就站在这儿。你看 走眼了!
M:是黄灯啊。
P:红灯黄灯我分不出啊?
M:我过了斑马线换红灯了。
P:你敢发誓吗?是黄灯。没办法,该怎么样就怎 么样。
P:你不知道现在交通大整治?广播报纸电视没 看?平时看八卦新闻?
M:没看,真的,没时间看,忙干活啊。
例[10]中有下划线的句子语境依赖性强,结构组 织松散,话题性质多样。从语境依赖上讲,“刚才什么 灯”“红灯黄灯我分不出啊”“我过了斑马线换红灯了” 都与道路交通灯有关,因此这里的“灯”指的是交通 灯;“广播报纸电视没看?平时看八卦新闻?”与当时上 海市开展的道路交通大整治有关。交通大整治期间, 为了让市民很好地了解这次道路交通规则,上海市 几乎所有的媒体都进行了宣传。 从结构组织上看, “红灯黄灯我分不出啊”中“红灯黄灯”是“分”的对象, 理应置于“分不出”之后,但是说话者把它放在了主语 之前,使得句子的结构不紧密。“广播报纸电视没看” 与之类似。从话题多样性上看,“刚才什么灯”和“平 时看八卦新闻”两句的话题由时间状语充当;“红灯黄 灯我分不出啊”和“广播报纸电视没看”两句的话题由 宾语充当;“我过了斑马线换红灯了”的话题由小句 “我过了斑马线”充当。
那么,这些语境依赖性强、结构组织松散、话题性 质多样的句子如何翻译为合格的英语呢?除了根据 语境补足所缺成分外,小句的介质是关键。翻译时, 首先找出汉语小句的介质,然后根据英语过程小句 对介质位置的要求放置介质。下面我们首先对上文 提到的句子进行分析,找出句中介质,然后根据英语 的作格要求翻译成英语。
“刚才什么灯”是识别型关系过程小句。受语境 制约,这句话的真正意义是求证“刚才亮的是什么 灯”,原句中“亮的是”因语境省略。及物分析的结果 是,“刚才亮的”是标记,“什么灯”价值。识别型关系过 程中的标记是作格分析上的介质。该句翻译为英语 应该是 Which traffic light was on just now?英语译文 中用 which 而不用 what,主要因为汉语中的“什么灯” 不是指灯的属性,而是指灯的种类,即道路交通灯中 红、黄、绿三种的哪一种。
“红灯黄灯我分不出啊”是物质过程小句。在物 质过程小句中,如果小句是施动句,目标是介质。“红 灯黄灯”及物分析是目标,作格分析是介质。在汉语 研究里,这个句子是可逆句, “红灯黄灯我分不出啊” 可以说成“我分不出红灯黄灯啊”,语言学意义没有变 化,只是前句强调了“分”的对象。但是,英语中的物 质过程小句没有可逆句,介质应在目标的位置,即在 过程动词之后。 因此, 该句的英语翻译是:Can’t I distinguish the red light from the yellow?。
“我过了斑马线换红灯了”是小句复合体,可以理解为:当我过了斑马线,交通灯从黄灯变换为红灯了。 这样,“我过了斑马线”是从属句,在时间上提升主句 的意义。后句“换红灯了”的主语应该是“交通灯”,但它因语境省略了;另外,句中的“换”是指状态的变换, 即黄灯转换为红灯,该句的过程类型是归属型关系 过程,句式结构是“Carrier Process Attribute”,句中的 “红灯”是属性,归属于省去的主语。在归属型关系过程 里,载体(省去的主语)是介质。因此,该句英语译文 是:It turned into red after I drove over the zebra crossing.
“广播报纸电视没看?平时看八卦新闻?”这两个 独立小句的过程动词是“看”。“看”在这里指一种“使 视线接触……”的有意识活动,所以在汉语里我们可 以说“看报纸”“看电视”,但一般不说“看广播”,而是 “听广播”(listen to broadcast/radio)。警察把“广播”和 “报纸电视”放在一起和“看”搭配使用,可能是出于省 力原则,不影响听话人对它的理解。但是,英语中表 达“使视线接触”报纸、电视和新闻时,过程动词与汉 语 不 一 样 。“ 看 报 纸 ” 在 英 语 里 一 般 是 “read newspaper”,“看电视”在英语里一般用“watch TV”, “看新闻”在英语里要根据新闻的来源而定,若是看报 纸新闻,英语里说“read news”;若是看电视新闻,英 语里说“watch TV news”。不管是汉语的“看”还是英 语的“watch”“read”“listen to”都可被看做是有意识的 活动(参见 Martin et al. 2010),有这种动词的小句在 功能语法里叫行为过程小句(Behavioral Clause),句 式是“Behavior Process Scope”。汉语句中省去的行为 者是作格分析中的介质,所以翻译为英语时行为者 要出现,否则句子无法成立。 这两小句的英文译文是: Didn’t you listen to radio, read newspaper or watch TV? You normally read tabloid news?
3. 结语
小句过程的汉英翻译看似是不起眼的语言活 动,事实上是件很有基础的事情。我们知道,我们的 物质世界和心理世界的活动主要靠口头的或书面的 语言传递和表达。语言在表达这些活动时离不开动 词———动作的、性状的。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需要将 这些动词表达的过程准确的翻译出来,否则很难准 确地描写和评价动作的执行者、受事者,以及性状的 承载者。所以,翻译好“过程”对翻译实践是一个基本 的要求,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本文从及物性系统的及物分析和作格分析两个 视角讨论了汉英小句的过程动词和参与者的翻译, 没有涉及小句中环境成分的分析和翻译,也没有涉 及小句复合体的分析与翻译。汉语小句中出现的语法隐喻、环境成分,以及汉语小句复合体,比小句过程 动词和参与者更复杂,对它们进行讨论和研究需要 更大的篇幅。因篇幅所限,将另文再论。
注释
① 例子(注明的除外)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17)中英文版本,网址: http://law.wkinfo.com.cn/legislation/detail/MTAxM
DAxMjMxODRk?q=。
相关阅读
参考文献略,长按二维码获取原文,欢迎查阅《外语研究》2018年第4期纸质原文。
本文编辑:上海理工大学 孙雨
本文审核:同济大学 王峰
我们优先推广免费的学术会议、讲座、研修等项目。收费项目与商务合作需支持劳务费,请联系dianzishu@126.com 商谈。
继续为各位提供有益的学术资讯
长按二维码赞赏语言学通讯
专著推荐| 朱一凡:基于语料库的英汉翻译对当代外语影响的研究
专著推荐| 朱晓敏:语料库在翻译本科生翻译能力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专著推荐| 黄立鹤:基于多模态语料库的语力研究:多模态语用学新探索
专著推荐|胡婉 Education, Translation and Global Market Pressures
专著推荐|李学宁: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知识表示研究
专著推荐|修辞问句与关联理论 ——基于语料库的修辞问句在独白式文本中语用研究
专著推荐|张艺琼:网络科学新闻的多模态语篇研究——共时和历时视角
专著推荐|齐林涛《金瓶梅》英译:文本,副文本与语境(劳特里奇出版社)
七万学者关注了
○
语言学通讯
○
科研助力|学术观点|专著推荐|期刊动态|教师研修|招贤纳士|博士招生|读书小札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让太阳拥抱你
记得这是一个有情怀的公众号
喜欢我,就给我一个“好看”